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2017中国拳击赛事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2017中国拳击赛事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我对太极飞龙最初印象是他惊艳舍身踢ko对手,后来知道他是太极大师王战军的徒弟,号称太极实战第一人,能把太极功夫搬上擂台,对于实现太极擂台实战是有很积极的意义的。
普通人对于太极的印象一直都是两个极端,要么神话太极,要么当太极是骗子,很少有人认为太极可以擂台实战,韩飞龙的出现打破了很多人的成见,让太极在现代擂台展示自己的魅力成为可能,也许很多人认为韩飞龙在擂台上用的不是太极功夫而是散打功夫,其实不是的,他的功夫底子是太极,很多太极拳法的理念被他跟散打自由搏击结合,使得他的比赛更有看点,最近韩飞龙在泰国训练,用泰拳的训练方法锻炼硬度,这也让他更了解泰拳,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,所以我很看好他的复仇之战,希望他能再接再厉战胜对手,更希望他能把自己的擂台实战经验和太极功法结合,改良太极,让传统太极适应现代擂台,如果能够做到这点,韩飞龙必超越他师傅,成为太极一代宗师。
在2017年12月2日的《峨眉传奇》26的比赛中,韩飞龙和勒理之间曾有过一场中泰之战,“太极飞龙”对阵泰国悍将,是当时很多人关注的焦点所在,韩飞龙是活跃在现代搏击擂台上最知名的传统武者,在《峨眉传奇》擂台接连击败日本名将朝仓丰树、WBC世界冠军塞吉、ISKA世界冠军泰森·特纳等一线选手,尤其是其太极舍身踢KO冈萨雷斯的比赛,已经成为搏击史上的经典镜头。
勒理堪称韩飞龙职业生涯碰到的最强对手,勒理曾连续5次获得WPMF世界泰拳金腰带,并且身兼迦德侬冠军和XM世界泰拳冠军金腰带,作战经历也远比韩飞龙丰富。
韩飞龙很是忌惮对手的膝法,不敢在近距离长时间作战,采取游走打点的方式,可惜已经无力回天,最终韩飞龙点数告负遗憾地输掉了比赛。
输给勒理之后的韩飞龙,远赴泰国进行了长时间的训练,系统地学习和了解的泰拳的特点,可以说是“师夷长技以制夷”。
4月21日,韩飞龙和勒理将再度聚首《峨眉传奇》世界格斗冠军赛峨眉山站。两人再度交手,韩飞龙能否一洗雪耻、将自己所学以致用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,也是检验韩飞龙4个月以来训练成果的关键时刻。
韩飞龙敢于二次对战勒理,值得称赞!把太极能否实战的话题抛在脑后,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,实现自我突破才最重要!之前对战中韩飞龙就运用了一些太极技法,现在加强了其他技术短板的联系,复仇成功很有希望!
希望很大,其本身就是一位水平较高的选手,韩飞龙在上次比赛中不太适应泰拳拳手节奏,这次赴泰国备战,努力训练,适应泰拳的训练节奏。前两天参加了泰国当地比赛,飞膝KO对手,发现从适应节奏上已有很大进步,所以我认为有很大希望复仇成功。
私以为韩飞龙不好打,勒理技术比较全面,拳腿都重,虽不说是顶级选手,但也居于一流。韩飞龙目前还是一种类似于散打的有些不伦不类的技术,虽然去泰国训练了一段时间,但改变也不会太大。
韩飞龙技术粗糙,战术执行能力太差,应该还需要一段磨砺!
邹市明(右1) 1981年出生,从小性格腼腆,看这张图感觉就像一个小姑娘一样那么的矜持,有谁会想到就是这个内向型的男孩长大后会成为拳击全国冠军,奥运冠军,WBO世界蝇量级金腰带的获得者。
邹市明从小就喜欢武术,爸爸把他送到武校去学习,当邹市明看到拳击时被拳击的魅力深深的吸引住了,由于父母的反对,年仅14岁的邹市明偷偷报名参加了拳击训练班,从此开启了邹市明拳击之路,由于出色的表现18岁的邹市明入选国家队,从陪练到全国冠军到世界冠军,邹市明用他的坚持与执着书写着中国拳击一个又一个历史。2017年36岁的邹市明败给日本选手木村翔,丢失了WBO蝇量级拳王金腰带,泪洒拳坛,虽有些遗憾,但邹市明尽力了,带给国人的无数荣誉已足以说明邹市明 “永远的王者”当之无愧。邹市明曾经说过,生命不息,战斗不止,失去的,夺回来。
邹市明:1981年5月18日出生于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,奥运回冠军,48公斤级拳击运动员。14岁开始练习武术,习武的理由比较特殊,邹市明表示小的时候被女孩欺负,额头伤痕就是小时候被女孩抓伤的,他不想被人欺负,同时喜欢看成龙的电影,于是开始练武术。
16岁,邹市明参加体校推广拳击的活动,结果被教练梁锋看中,从此改练拳击。进入贵州拳击队。2000年成为国手。在国家队,邹市明拿过48公斤级20个全国冠军。2008年北京奥运会拳击48公斤比赛中获得金牌。2012年8月12日,获得伦敦奥运会男子拳击49KG级冠军,成功卫冕。
2013年4月7日,职业首战轻松获胜。2014年12月16日,邹市明获WBO泛太平洋洲际组织颁发的“国际杰出拳手奖”。2016年1月30日,邹市明击败南美洲冠军纳坦·桑塔纳获得WBO国际蝇量级特设金腰带,6月12日卫冕WBO国际蝇量级拳王金腰带,11月6日成为WBO(世界拳击组织)蝇量级(次最轻量级)世界拳王金腰带得主,也是熊朝忠后中国第二位职业拳王。
2017年7月28日,在上海举行的WBO蝇量级世界金腰带赛事中,邹市明在第11回合体力不支,遭对手连续重击摔倒,裁判直接判定木村翔获胜。
首先谢谢邀请,邹市明什么开始练习拳击,像这种问题估计作为公众人物百度上有非常明确的回答,这个我就不再锦上添花了。回答问题前我看了看其他朋友的回答,很准确,跟度娘一样,我就不费事了
关于《误杀》中自首的结局,是败笔,还是升华,众说纷纭。
个人以为,相对于印版的《瞒天误杀记》,《误杀》的结局处理更加体现了大智慧而非小聪明,快意恩仇的酸爽,终归不能凌驾于社会法度之上。
至于过审之说,不做评价,但李维杰最后的自首,可能真的是他唯一的选择!这个结局并非凭空而来,电影前面已经做了无数铺垫。
首先,李维杰是个孤儿,他的父母死于爆乱,他自己就是暴乱过后,无数受难家庭中的一员。对于后果的连锁效应,他应该最能感同身受。
其次他是虔诚的佛教徒,事件发生的突然,他短期急智处理后,会越来越不心安。对于素察的死,他的确内疚于心。信仰与善良,让他饱受良心的煎熬。
再次,虽然警察局长与议员在片尾处示弱,但暴乱终将会结束,为人父母,是否甘心自己的孩子生死不明?恐怕他们想尽办法也会要个定论!就算找不到孩子尸体,单只怀疑李维杰一家的前提下,能否放过他们?潜在的威胁,会消失吗?
再有一点,这部电影很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是孩子的教育。素察教育失败,难道平平的教育就不是失败的吗?有时贫苦家的孩子,青春期更叛逆!李维杰的自首,让两个女儿明白的不仅是父亲的担当,也是她们今后为人处世应该学会的担当!这是教育孩子成长的契机。
无论如何,无论李维杰怎样选择,贯穿全剧中始终如一的“父爱如山”让观众深深的被感动!
结尾的处理,应该是整个电影的升华,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,但是个“向光”的世界,生活中总有公义不能到达之处,但不能因此毁掉对善良与公义的追求。
昨天晚上看的《误杀》,真的很不错!既然问的是结局怎样,我说说自己的看法。
结局,肖央饰演的李维杰经过几件事后去自首了。很多人认为导演让李维杰去自首,不够爽快,是为了在国内过审。这样说不能说不对,但只能说仅仅看到这种用意的一部分。
李维杰为什么要自首?我看有以下几个原因:
1、富二代小坏蛋素察不是被李维杰妻子阿玉和女儿平平杀的,也不是李维杰杀的。平平只是打晕了,导致素察吞舌;阿玉运尸摔了一跤,让素察在棺材里苏醒,然后是窒息而死。最后警察开棺,棺材盖内侧醒目的血迹和抓挠痕迹就是明证。片中李维杰还问妻子阿玉素察死时有没有流血,阿玉说没有;一家人吃饭时,李维杰不让小女儿安安用叉子划桌子,都说明李维杰知道素察是窒息死的(至于他移尸时素察有没有死透,是否存在补刀,这个可以自己脑补,和结果没有太直接的关系,我感觉是他移尸时素察已经死了,所以看到棺材盖有血迹才问的阿玉)。
李维杰善良心软,素察窒息而死的惨状出让他心神不宁。这是他去自首的根本动力。
2、结尾处,李维杰和妻子谈话,看到小女儿安安涂改成100分的考卷,去买奖品。李维杰已经意识到自己导演的这一系列“瞒天过海”般的“作弊”,和小女儿安安涂改考分作弊的本质相似性,对安安人生观、价值观的负面影响。所以,为了以身作则,为安安树立正面榜样,他要去自首伏法。
3、丧失权力、地位的素察父母“可怜兮兮”(可能是假扮,也可能是真实懊悔)请求李维杰给个确切消息。有同理心善良的李维杰心软,感到愧疚,所以要表示歉意。
4、李维杰利用邻里乡亲及朋友的信任感为他“作伪证”,利用民众的愤怒和舆论炒作导致爆发骚乱,引起很多损失和伤害,也让李维杰于心不安,也要去自首。
综上,可以看出,李维杰自首不仅是为了过审而迎合国内“法网恢恢 疏而不漏”的政治正确,还有更深层剧情铺垫和价值观内核。
这个结局除了让人觉得没有那种大功告成、扬眉吐气的畅快,其他给人留下了更现实更深刻更丰富的回味。
所以,整体上看,这部翻拍自印度《误杀瞒天记》的《误杀》比原著更精炼精彩,意蕴内涵更深厚。
中国版《误杀》的主创中,有六位编剧,每位编剧各有不同分工。从《误杀》目前的口碑看,这次改编算是成功,没有毁原作。我们终于不用再感叹印度电影人的改编能力了。
2019年12月,由肖央、谭卓、陈冲主演的犯罪悬疑电影《误杀》在中国上映,豆瓣评分7.6。该片算是一部比较有意思的电影,用了特别戏谑的方式处理,将故事背景搬至泰国,避开国人倡导的价值取向,将更残酷的内核真相掰扯开来。
电影《误杀》还在影片之后拍摄了彩蛋,彩蛋的结尾是和电影的开头相呼应的,大概的意思是:天道好轮回,男主角成功越狱,却被警察局长设局,最后以同样手法,困死在棺材里,为儿子报了仇。
这个结局虽然灰暗,但似乎是更说得通的一种解释,即便很多影迷会不喜欢这样虐心的剧情,但根据剧情的发展来看,这似乎是最合情理的。
整部影片在素察死掉那一刻起,就好像上了一个“定时锁”,这让影片的节奏变得紧张,使观众更加期待后面的结果到底会怎样,不过影片结尾还是有些差强人意。
观众的心里想看到的是我们平时看不到的那些,如果李维杰最后不是去自首,而是通过自己从电影中学来的手法洗掉嫌疑,这样的结局或许会更让观众大呼过瘾。
《误杀》的故事展开是循循渐进的,该铺垫的细节基本做足,对几个主要人物的描绘非常立体化,期间又不断插入闪回,把事件完整化。在男主自首之前的故事,安排巧妙细致,引人入胜,观看过程非常紧张且代入感十足。
片子并没有吊着观众胃口,开篇没多长时间进入正题,并且也为观众梳理好事情的经过,要看的就是这当中人物的飙戏。看过原版《误杀瞒天记》的应该知道,多看悬疑犯罪电影益处良多,必要时候还可以救命。
如果你看一百部,可能还是个影迷,如果你看到一千部,恭喜你,至少可以“杀死”一个坏人了。一个看过1000部电影的父亲为了全家瞒天过海,另一个父亲为了真相不择手段,到底正义还是邪恶,光明还是黑暗,现实的残酷,社会的映射,都值得让观众细细品味。
“误杀”这个故事,已经不是第一次被翻拍了。
最早的一版“误杀”是由印度导演/编剧吉图·乔瑟夫(Jeethu Joseph)自编自导的。
吉图是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(Kerala)人,这个邦有自己的语言——马拉雅拉姆语(മലയാളം 英文:Malayalam),所以原始版“误杀”也是一部马拉雅拉姆语电影,中文翻译成《较量》。
虽然吉图创作的“误杀”故事非常精彩,但由于是方言制作,影响力非常有限。
“误杀”原故事作者吉图·乔瑟夫
我们最熟悉的印度2015版《误杀瞒天记》,“2号去听经,然后住旅店,3号去餐厅,然后看电影”“爷爷,奶油面包好好吃啊”,是对这部原作的第二次翻拍。
由于原作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故事,2015年翻拍版拿到比较高的投资,达到940万美元。
主演有阿贾耶·德乌干和塔布这样的印度大牌明星,语言也换成了印度官方语言印地语。全球获得超11亿卢比的票房,知名度比原始版和第一次翻拍版高很多。
下图为各版本“误杀”,从左至右分别为2013年原作(马拉雅拉姆语)、2014年比较山寨的泰卢固语(తెలుగు 英文:Telugu)版、2015年印度高配全国版以及现在的中国版(国语+泰语)。
各版本《误杀》
中国版《误杀》再次翻拍了这个动人心弦的故事。几次翻拍在剧情和设定上对原作几乎没做什么改动。
比如最早爸爸的职业是有线电视承包商,后来仅仅是与时俱进地改成了网络供应商,还有像爸爸爱看电影、大女儿在夏令营被偷拍、误杀了警察长的儿子等等,这些情节都相同。只是每位作者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创作手段。
2018年,改编自法国高分悬疑短片《调音师》的同名印度电影上映。
长片版《调音师》的六位编剧对短片做了合理的扩充,悬疑反转的精彩程度不输原作,口碑依然很成功。《调音师》2019年引进后,还掀起过一阵对印度电影高水准改编的讨论。
《调音师》
中国版《误杀》的主创中,也有六位编剧,创作模式可能与《调音师》多人编剧小组类似,每位编剧各有不同分工。
从《误杀》目前的口碑看,这次改编算是成功,没有毁原作。我们终于不用再感叹印度电影人的改编能力了。
“听经”改为“泰拳”是编剧的一次胜利
当你看过1000部以上的电影,这世界上压根没有什么离奇的事情!
当你破过1000个以上的案件,这世界上压根就没有什么离奇案件!
电影开始这两句台词,就像泰拳比赛开局前刺耳的铃铛声,拉开两位主角和他们背后两个家庭的对决。
从小餐馆到警察局破案这两个片段,李维杰和拉韫都在热身,各自喊出自信打败对手的口号。
电影的另外一句重要台词:拳台上没有平局,一方必须要打赢另外一方……电影《误杀》从开始就火药味十足。
简单回顾剧情:
大女儿:大女儿去参加夏令营,结果被同样参加夏令营的官二代侮辱,并拍了视频。
警察局长儿子:儿子官二代仗着妈妈是警察局长,目无王法,犯下了侮辱少女的罪行。
妈妈:妈妈得知女儿被侮辱,心如刀绞,在仓库和大女儿误杀了上门寻衅的官二代。
小女儿:小女儿还是个孩子,心智尚未成熟,但她目睹了妈妈和姐姐埋尸的过程。
爸爸:爸爸是个看过1000部以上电影的影迷。爸爸的工作是网络供应商,虽然挣不到太多钱,但是个顾家的好丈夫,和街坊相处得也很融洽,镇上的人都认为他是个大好人。得知大女儿误杀了势力强大的官二代,而且妻子和小女儿都知情,决定用电影里看过的手段与官二代家周旋,瞒天过海。
女警察局长:警察局长是位女性,极为强势且极端精明,在得知自己儿子失踪后,很快就查到大女儿一家,展开了极为强硬的调查,甚至纵容手下殴打大女儿一家人。
坏警察:女警察局长手下还有个横行乡里、欺行霸市的坏警察,凭借自己的警服,坏警察在镇上到处欺负老百姓,大家对他怨声载道,但又敢怒不敢言。
新版《误杀》的核心故事还是上面这些内容,背景换到泰国,把原来发生在印度听经的桥段,改为看泰拳比赛。
电影的角色设计,都存在大大小小的矛盾,就像拳台上的两位拳手。
主要矛盾是爸爸和警察局长之间的智斗,一个是破案经验丰富且位高权重的大人物,一个是爱看电影看似软弱的老实人,但在危急时刻勇敢挡在家人面前。
除了影迷爸爸和警察局长这对主要矛盾,故事中施害者与受害者母亲之间,也存在激烈的矛盾。两位母亲的内心都经历着10级地震。
一方侮辱了自己的女儿,一方误杀了自己的儿子;一方要忍痛掩盖误杀,一方要忍痛查出真相。
于是谭卓和陈冲贡献了隔着屏幕都冲击到脸上的杀气。
这杀气强烈程度,是孩子受到伤害后,母亲独有的那种母狮气场。尽管两位母亲在地位上有云泥之别,但在保护孩子上的气势对等。
另外,爸爸和坏警察之间的矛盾,也构成一条副线,从侧面推动剧情发展。
在警察局长查到爸爸一家时,爸爸重置全家不在场证明,加深相关路人对一家的印象,训练妻女接受审问……这些举动就好像泰拳比赛中的防守。爸爸首先做出天衣无缝的防御,承受女警察局长的连环击,等待最后的致命反击。
最终,爸爸留了一个后手,连自己家人也没透露。
在全镇人见证下的开棺启尸,是爸爸防守后的一击必杀。爸爸早已把妻女误杀的尸体转移,留下一具动物尸体。原作是狗,新版改为羊。
羊是电影中反复出现的麦高芬,即一个推动剧情的事物。羊的几次出现看起来漫不经心,但最后却成为全片的高潮,更是对坏警察欺凌乡里的讽刺。
如果没有坏警察滥用武力打死这只羊,爸爸恐怕还要亲自去找一只“替罪羊”。
中国版《误杀》的英文名叫Sheep Without a Shepherd,翻译过来是“乌合之众”。
爸爸、妈妈、大女儿,甚至村民、大巴售票员、酒店服务员等等这些“乌合之众”,不再做软弱的山羊,敢于和强权硬碰硬、正面刚,这些矛盾不断产生爆点。
新版《误杀》将“听经”改为“泰拳”,这一改动既符合在泰国发生的空间和文化背景。同时,泰拳本身具有强烈的观赏性和冲突感,更增强了对决的紧张气氛。
泰拳分为红蓝两方。
电影中警察局长丈夫,官二代的爸爸都彭,在发生这件烂事期间正在竞选市长。注意看的话,都彭作为候选人的全部宣传色调都是蓝色,而另一位市长候选人的宣传物料则都是红色。
电影隐藏了很多视听语言技巧
剧本改编仅仅是第一步。下一步就是导演对视听效果的处理,选择怎样的拍摄和制作技巧,决定观众最终的视听体验。
新版《误杀》的导演柯汶利是一位新人,本片是其作为导演的第一部剧情长片。
柯汶利导演此前仅有一部30分钟的短片《自由人》(The Free Man)出品。
《自由人》(The Free Man)
虽然《误杀》是长片处女作,但导演对视听语言的驾驭很纯熟。很多此前看过短片《自由人》的观众,都对其中极强的形式感有很高评价。
比如《自由人》中的用光,这种五彩斑斓黑,以及前景粗壮的栏杆,是一种渲染主角复杂扭曲心理和隔阂的技巧,视听语言极具风格化。
导演极强的视听形式感
柯汶利导演出生在马来西亚槟城,毕业于台湾艺术大学导演专业,短片《自由人》曾获得过多个国际奖项提名。
导演柯汶利
此前关于柯汶利的一则重磅新闻,就是NETFLIX打造的首部华语剧集《摆渡身》宣布由他来做导演。但最终这件事并未如预期,剧集改由陈映蓉执导,名字也改成了《罪梦者》。
虽然没有成为NETFLIX首部华语剧的导演,但此次大银幕影片《误杀》上映,更多观众感受到导演对一个老故事精彩的视听处理。
1. 交叉蒙太奇:
这版《误杀》将“听经”改为“泰拳”,在电影前半段,就有一段很精彩的拳赛段落,这段拳赛是和素察上门交叉剪辑在一起的。
李维杰之所以利用看拳赛为全家制造不在场证明,是因为“误杀”这件事发生的同时,也就是2号晚上,他就在看拳赛。
李维杰2号出差给罗统的酒店维修网络,晚上完工后看到酒店房间塞的小卡片,决定去看泰拳休闲娱乐。同时,官二代素察来到灿班镇李维杰家里调戏大女儿,并与察觉不对劲的妈妈阿玉产生冲突。
在这同一时间,不同空间,李维杰在看泰拳纠打,阿玉和大女儿在和素察纠打。导演对这两段戏采用了交叉蒙太奇的手法。
一边是泰拳拳手踢到肚子,一边素察踢到阿玉,一边拳手倒地,一边素察倒地……而且“拳赛”和“误杀”两边的镜头时长越来越短,镜头切换越来越快,节奏也越来越紧张。
通过这一手段,导演将李维杰完全不知情的状态,与官二代对妻女的欺凌和误杀剪辑在一起,观众在这段观影过程中是全知视角,神经逐渐被绷紧。
这段交叉蒙太奇,既完成了误杀官二代的过程,又给后知后觉的李维杰出了一个难题。观众在紧张过后,心理继续被剧情调动:接下来李维杰和全家该怎么办?
2. 慢镜头:
《误杀》中的“慢镜头”大概有10次以上。
尤其是最后在大雨里开棺启尸那场终极对决,几乎整段都使用了慢动作镜头。
使用慢镜头的目的大概分为“制造滑稽效果”、“强调心理对时间的感受”或“凸显某一重要时刻”等,这部电影多次使用慢镜头的目的肯定是后两个。
比如李维杰销毁素察的车这段戏,当时人物心理非常紧张。李维杰看到高速路上警察设卡和牧羊人路过时,都用慢镜头来强化李维杰当时紧张的心情。
最后大雨是全片的高潮。
慢镜头配上暴雨的场面调度,雨滴的速度也被放慢,不仅制造出震撼的视觉效果,也通过刻意放慢速度,主观上加长寻找尸体的时间,提升李维杰最后一击的震惊感。
3. 布光:
导演柯汶利在仅有的一部短片作品《自由人》中,就非常善于利用各种风格化的布光制造视觉效果。
比如这种特别极端的逆光+构图,制造出一种虚幻不真实的感觉,但又感觉人物寻找到一个光明的出口。
短片《自由人》布光
《误杀》中利用布光塑造人物和烘托氛围最明显的,就是陈冲饰演的女警察局长。
女警察局长这个角色非常复杂,她既要在下属面前树威,又迟迟攻破不了李维杰的手段,还要忍受母亲失去儿子的巨大痛苦,同时还得顾忌丈夫竞选市长。
所以,导演对陈冲出场戏份的布光特别丰富。
有一个镜头是陈冲在灿班镇警察局,脸上是百叶窗投下的如钢锯般的光影。这种非常特殊的光影投射在人物脸上,体现出当时人物内心巨大的痛苦和矛盾。
除了陈冲,导演对主角李维杰和阿玉的布光也做了精心安排。
比如李维杰从罗统回到家后,得知大女儿被侮辱,妻女又把素察误杀,从此全片的影调全部变成低调光(low key)。
李维杰在得知这一痛心+震惊的消息时,脸上几乎没有打光。这样处理,非常鲜明地表现了李维杰和一家人的生活从此陷入黑暗。他们要在一点点微光中,找寻希望。
观影时可以注意,电影仅仅在前15分钟和后15分钟有比较明亮的打光,从误杀案后就再无亮光,全片影调变得非常暗。
4. 服化道:
电影中的服(装)化(妆)道(具)常常被忽略,但这一场面调度的重要视觉元素,也能给电影加分不少。
《误杀》中最有特色的服化道就是帅气的泰国皇家警察(Royal Thai Police RTP)警服,还有陈冲那副阴鸷的小墨镜。
泰国警服的红黑(实际不是纯黑色)配色,是最和谐的颜色组合之一,而且剪裁特别修身。这样的配色还让人想起小说《红与黑》的视觉和主题。
从陈冲所穿着制服的肩章来看,她的警衔应该是警少将或称助理警监,级别算是很高的了。
泰国警察警衔
泰国皇家警察大帽徽
5. 特殊音效:在视觉外,听觉也是制造电影气氛的重要元素。如果仔细听,电影在很多重要时刻都加入了特殊音效来渲染气氛。比如电影最后开棺,当镜头中显示的尸体不是素察而是一只羊时,背景音给了一声巨响,用来增强观众此时的心理感受。
这些隐藏技巧,把剧本变成一部好看的片子,呈现在观众面前。
李维杰的观影量在资深影迷中是个什么水平?
“误杀”故事一直有一个有趣的设定,即主角爸爸是个资深影迷。
最早版中,爸爸是有线电视服务商,每天接触的就是各种电视节目,所以影迷这一爱好很自然。
后来爸爸的身份改为网络服务商,影迷的身份也被保留下来,并成为爸爸高超反侦察手段的来源。
在新版《误杀》中,也出现了大量经典电影,找彩蛋成为看《误杀》的乐趣之一。
在破案过程中,警察局长被李维杰的反侦察手段震惊,没想到这个不起眼的男人,却把整个警察局的人戏耍一遍,证据链做得天衣无缝。在深入研究李维杰时,发现他最大的爱好是看电影。
那么,李维杰的观影量在资深影迷中是个什么水平呢?
电影提到,李维杰一年的观影量达到873部(或837部,记不清了),相当于一年365天每天看两部以上。
《误杀》中重点展现或提到的影单梳理:
1. 《肖申克的救赎》:
这部霸占全世界各大电影榜单前10的经典之作,是《误杀》中提到的最重要的一部电影。
电影开始,李维杰从监狱下水道越狱是对《肖申克的救赎》的直接致敬。
电影后面,出现关于鸟的羽毛和依赖这些墙这两句肖申克中的经典台词,另外灿班警察局长读的观影记录也有《肖申克的救赎》,李维杰家里挂的海报也是《肖申克的救赎》。
2. 《蒙太奇》:
《误杀》中爸爸的操作手段和电影的主题,都和韩国悬疑犯罪电影《蒙太奇》非常类似。
电影中,李维杰提到两次蒙太奇就是镜头剪接加音效。
《蒙太奇》
韩国电影《蒙太奇》的主要内容,是绑架案受害者妈妈为了把15年前的真凶绳之以法,亲自模仿当年凶手的作案手法,并把当年凶手的电话录音剪接到这次模拟作案中,制造了一次和15年前一样的蒙太奇。
《蒙太奇》这部电影之所以强调15年,是因为韩国案件的追诉期是15年。一个案子过了追诉期,就算再有重大进展,公检法机构也无能为力。
所以,因绑架案失去孩子的妈妈决定自己调查真凶,并查出了真凶的身份。因为追诉期过了,公权无法再为她伸张正义,所以妈妈决定自己使用模仿作案,亲自惩罚真凶。
无论在手法上还是在主题上,《误杀》和韩国电影《蒙太奇》都有关联。
所以,李维杰在盘算瞒天过海时,想到的第一个电影就是《蒙太奇》,而且电影中多次出现《蒙太奇》的画面和台词“完美犯罪XXXX”。
3. 《控方证人》:
这部1957年的电影在电影史上的地位不用多说,尤其是在悬疑探案类电影中,属于有生之年必看经典中的经典。
李维杰在想到《蒙太奇》后,脑子里第二个闪过的就是《控方证人》,是电影中Christine的一句重要台词:
《误杀》中出现的《控方证人》镜头
4. 《狩猎》:李维杰的观影清单中提到。这部电影,可以说是目前丹麦在世界电影史上排名第一电影,豆瓣评分高达9.1。
5. 《白夜行》:同样是李维杰观影清单中提到。2006年有一部同名日剧,后来分别在2009年有一版韩国电影版,2010年有一版日本电影版。不做过多解释,悬疑推理领域,东野圭吾必须拥有姓名。
三版《白夜行》影视作品
6. 《天才枪手》:李维杰一家人去看的电影是泰国高分电影《天才枪手》,讲的是天才学生高智商作弊的故事,和《误杀》有异曲同工,而且放在泰国上映没毛病。
7. 《猫鼠游戏》:
电影快结束,李维杰坐在沙发上,镜头横向移动时《猫鼠游戏》的海报出现在李维杰背后。这幅海报没有像《肖申克的救赎》一样挂在李维杰家里,而是放在地上。
这部由小李子和汤姆·汉克斯主演的高智商犯罪电影,英文名是Catch Me If You Can(有本事来抓我啊~)也和《误杀》猫捉老鼠的内容暗合。
《猫鼠游戏》
8. 《活埋》:另外在电影最开始,李维杰在棺材里点火柴的镜头,肯定和《活埋》很像。因为《活埋》这部电影已经把狭小空间场面调度做到了极致,只要其他电影再拍类似镜头,很容易就会联想到本片。
《活埋》中的镜头
除了以上这几部体现的比较明显的电影,谭卓的那句台词:“有的孩子是孩子,有的孩子就是个禽兽”,令人想到法鲨主演的英国惊悚电影《伊甸湖》。
另外,李维杰一家第三次吃饭时有一个推轨镜头,从中可以看出他家的饭碗都是TVB的“鸡公碗”,顺便致敬了一下TVB。
《误杀》中出现的电影彩蛋肯定不止上面所列这些,欢迎补充。
结语
总体来看,由陈思诚监制、柯汶利导演的这部新版《误杀》,在延续原作优质故事的基础上,视听效果做得很到位,悬疑感始终在线。
不过,整部电影还是有美中不足的地方,其中一点就是大女儿的形象很出戏。并不是许文姗本身有问题。问题是把她和肖央、谭卓放在一起说是一家人……差异实在是好大。
除去这点,其他方面完成得还是相当可看。
现在,我们不用再羡慕印度的改编电影了,因为我们成功改编了一部印度电影。
-END-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2017中国拳击赛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2017中国拳击赛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西甲2019积分...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足球总进球数排行...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中国足球谁也赢不...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联赛杯录像回放的...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湖人热火总决赛免...